今天是:
首页 > 网站文章 > 互动交流

关于水族端节 (韦大永)

来源:贵州省水家学会发布时间: 2022-09-05浏览次数:

关于水族端节

 (三都水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韦大永收集整理)

 

水族端节,是祭祀祖先、庆祝丰收、走亲访友的节日,水语叫“借端”,也有些水族地区称之为“借瓜”,端节是水族人民最重要的节日,是水族民间地域覆盖面最广、过节人数最多的节日,相当于汉族的春节。水族总人口约40万人,全国67%的水族人口聚居在三都,过端节的水族群众占80%以上,过端节覆盖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、都匀市、荔波县、独山县、榕江县、丹寨县的水族地区。水族有自己的历法,将一年也分为十二个月和四季,但把农历九月作岁首,农历八月作为岁末,以十二地支记日,端节一般在水历年底、岁首的谷熟时节过,即水历旧年十二月至次年二月(约在农历八月至十月期间),节期数亥而过,历时近两个月,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节日。2006年入选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水族端节过节时间,在水历年旧年十二月和新年一月(端月),逢亥过端节,历五亥六十天,这是长年传统定规。新年一月,即端月第一亥为廷牌端节,其他过端的部落依廷牌端节往前推或往后延逢亥而过。其他非亥有午、未日端节,他们分别为塘州端节、牛场端节,都在以廷牌端节亥日为中轴O点,在两亥之间过端。现在的所谓“水族端节共分七批,间隔七日,七七共四十九天”,这与事实不符,只有廷牌端节和塘州端节之间相隔七日,三洞端节与牛场端节之间相隔八日,其余均相隔十二日,非亥日端节是端节在一定历史阶段的变异产物。

如今的水族七批端节,多以同一姓氏、宗族血缘为标识划分地域依次而过,他们分别是:第一批端节(套头端节)主要是现都匀市归兰水族乡和三都县原丰乐镇的蒙、韦、潘、王等姓氏宗族;第二批端节(水东端节)是三都县周覃镇水东村、原水龙乡拉佑村、大河镇苗草村的韦姓氏宗族和现都江镇部分社区的部分韦姓氏村寨;第三批(廷牌端节)是几乎覆盖原三都县21个乡镇和相邻的独山县、荔波县、榕江县、丹寨县、都匀市等村寨的韦姓氏宗族,原塘州乡王姓氏宗族,原水龙乡的莫、杨、张姓氏宗族;第四批端节(塘州端节)是原塘州乡的潘姓氏宗族和都江、交梨等乡镇的部分村寨;第五批端节(三洞端节)主要是三洞乡潘姓氏宗族和中和镇石姓氏宗族,都江镇的潘、杨姓氏宗族村寨和原水龙乡的部分杨、王等姓氏宗族村寨;第六批端节(牛场端节)是原三合街道的牛场、龙台、中纳、行偿等村的陆、王、潘等姓氏宗族;第七批端节(水昂端节)是原扬拱乡水昂村和原三洞乡古奇村等村寨的石姓氏宗族。

廷牌端节,又称“端十六”,也叫水婆端节或恒博端节,是水族的第三批端节,过这批端节主要以韦姓氏为主,主要有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原廷牌镇、恒丰乡、周覃镇、三洞乡、九阡镇、扬拱乡、都江镇、打鱼乡、坝街乡、大河镇等乡镇的韦姓氏村寨,还有独山县原本寨水族乡(现玉水镇)和榕江县、都匀市、丹寨县的部分韦姓氏村寨,以及原塘州乡阳猛村安塘村丁寨村的王姓氏,原水龙乡独寨村莫姓氏、水龙村的张姓氏,中和镇庞寨的杨姓氏,均过第三批端节,人数在16万人左右。在水族的七批端节中,水婆端节涉及范围最广、过节人数最多、节日文化传承得最好,人们习惯上把这批端节称为“端十六”。

水族端节习俗很讲究,以廷牌端节为例,端节准备及祭庆程序大致是这样,酉端天,各家各户打豆腐、杀猪、备肉类食品;戌端天,上午开鱼塘捕鱼,或赶借场买鱼、果品等,女主人备韭菜广菜,清洗桌椅碗筷,打扫屋内外卫生。下午一家人相互协作备佐料,剖鱼,整鱼包韭菜,力争在晚上将鱼包韭菜放入瓦缸焖,或拿甑子蒸,或拿大锅煮,时间为7—8小时不等;戌日晚饭时辰,进行户外祭,即煮一条鱼包韭菜盛入盘里,加上一碗糯米饭、三杯酒、三对碗筷、三柱香,以及一捆稻草代桌摆到大门外左侧,点香纸祭供不能进家过端节的先祖和欲混进屋找端吃的鬼神,慰游魂不扰,引小孩投胎,慈怀善与,求得家兴人旺,共享太平。 到亥日时辰,即戌亥之间的夜半(23时—01时)时悬挂铜鼓,摆桌配椅子(凳子)敬供,主桌摆在堂屋中央,其余有“希劳、希登”也一同敬供,桌上放鱼包韭菜、水煮豆腐或菜油煎豆腐、水果类、烟酒、糯米饭,还有单数酒杯加酒配筷子等,供桌忌放任何有关荤食荤菜。 亥日守端夜祭,敲铜打鼓,守端夜祭到族人集中“喊端”邀端”为止。 亥日天将亮时“喊端”“邀端”,全族人依次先后轮串至各家各户欢度端节,吃鱼、糯米饭、豆腐、水果等。先敬长辈,先男后女,每家要干三杯酒,整个水族村寨“哟-哟-哟”的喝酒声不绝于耳,铜鼓声声喧天,人们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气氛中。亥日午前一般不接待客人,基本都是族人内部在举行祭祀或庆祝活动,最多只准女儿、女婿和外孙来参与。亥日午后,男女老少穿戴节日盛装,饰马,携老扶幼去参加端坡(马坡)活动。亥日下午有人返端坡回家可收拾供桌供食整荤食待客,约酒谈笑风生,共同庆祝丰收。